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Shing-Tung Yau's Speech in NTU


講者生平簡介

  • 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剛出生沒多久全家就移居香港
  • 1966年(17歲)起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 1969年(20歲)獲Stephen Salaff教授推薦而前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數學博士
  • 1971年(22歲)即完成數學博士學位
  • 畢業後先後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最後於1987年(38歲)到了哈佛大學,並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
  • 1984年起(35歲)也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講者學術研究興趣與著名成就

  • 微分幾何
  • 1976年(27歲)解決了卡拉比猜想,對於統一場論有很重大的影響,並且因此影響到了拓撲學、代數幾何與廣義相對論等等領域的研究
  • 榮獲費爾茲獎、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數學獎與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等大獎,成為目前極少數能同時榮獲這些大獎的數學家之一
  • 除了數學學術研究外,也非常關注華人世界的數學教育

上半場演講內容:「我做學問的經驗和感受

       今天丘成桐院士獲得台大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的「成功之母系列講座」邀請到台大擔任這次講座的主講整場一共2小時的演講分成兩個部份,上半場是以「我做學問的經驗和感受」介紹他對於數學研究的看法以及分享一些個人經驗,下半場則是邀請台大、台科大與台師大的學生代表共3人,與他共同對談。丘成桐院士首先分享他做研究時,雖然最主要是從博士時代時就已經培養出他一套研究方式並且沿用至今,然而過去40年來他也不斷吸收了很多新想法,因此某些方法他也是不斷地修正。因為有很多新想法產生的緣故,丘成桐院士表示有一些學術問題讓他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完成

      他也談到當初為何選擇讀數學,是因為他認為數學是一套最嚴謹的學問,許多理論是需要最全面與理性的分析才真的能看透全貌,而他覺得能夠禁得起數學驗證的理論,才真的是合乎邏輯的數學也不是只在玩數字遊戲而已,現代社會因為有運算很快的電腦,每天可能都能產生幾十萬個定理許多定理卻因為沒辦法描述自然現象而完全沒有意義。真正的好定理,或是真正好的學術文章,應該是要過了幾十年以後都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甚至得以影響其餘學科。丘成桐院士舉了人盡皆知的畢氏定理為例,他認為這條定理再簡單不過,但是各種數學分支都深受畢氏定理影響,也因為有畢氏定理為基礎而能夠不斷發現到新的定理數學除了有普遍性(放諸四海皆準)與簡潔的特性,而且也能夠影響到其他的學門

       最後他談到了做學問這件事,丘成桐院士覺得人們之所以會想去了解一個問題,自古以來都是因為有生活需求,以及對於大自然有了一些反應還有好奇心對於各種問題,只要會想理性地分析,就成了「科學,而這些「理性」的來源,其實是人們先有了「感性」的反應。他也不覺得做學問是孤獨的事情,並且鼓勵有志之士要多跟一群有學問的人在一起鑽研知識,激發出更多火花。最後引用了清末名將曾國藩先生的一句名言「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鼓勵我們做學問時應該要能屏除誘惑與始終如一,也希望我們做學問時可以達到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所言的「人生三大境界

下半場演講內容:與三校學生代表座談

        下半場內容則是邀請了台大數學系、台科大機械系與台師大東亞學系的學生代表上台與丘成桐院士座談,各自都有準備問題請丘成桐院士回答。台大代表請教丘成桐院士對於數學研究的契機以及一些研究感想,丘成桐院士則回答他大學時想研究泛函分析,但是到了博士班則改成研究微分幾何經過不斷學習以後人們都會有所改變,並且認為隨著流行走並不一定是好事

        接下來兩位代表的發問內容我覺得都跟數學教育有密切關聯。台科大代表請教丘成桐院士如何讓同學對數學更有興趣,丘成桐院士則回答很多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畏懼,是因為家長或是老師給他們造成的一些心理因素。他舉了在香港讀中學時的經驗為例,雖然物理老師跟數學老師都有提到相似的內容,但物理老師的態度是覺得學生一定會覺得太難,就略過不教,數學老師則是慢慢引導學生去學習,花功夫以後就會有一些收穫。有很多事情都是主觀因素,並且說明了能夠讓數學變成是一種遊戲,在遊戲規則與學習的一些前提(為何要學這個)都能搞清楚後,就可以引導學生慢慢對它有興趣

     台師大代表認為現今的教育對於將來想要就讀社會科學或是文學院的學生而言,高中數學已然成了升學的一大門檻,並請教丘成桐院士對此的看法,回應則主要是文學生如果就排斥數學實則可惜。他舉了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的考科為例(數學+語文+寫作),寫作最主要想訓練的是表達能力數學則是要訓練理性思考的能力,並且說明社會科學也是會用到相當程度的數學。丘成桐院士反問道,其實很多科學家的寫作造詣也很厲害,都能寫出許多文筆相當不錯的文章,文學生若排斥數學是不是有些可惜

       台科大代表最後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大家對於數學沒興趣,偏偏又是升學管道,能否透過所謂翻轉教育想辦法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丘成桐院士則回答,讀書是不可能完全沒有痛苦的,而且有時候讀書就是會遇到一些你不了解的事情。然而,丘成桐院士覺得一個人不能等到他完全了解一件事情以後才繼續學習,有些事情是先讓你記下來再說。儘管你會遭遇到一些挫折,教育家應該也得讓學生看得到希望,這樣學生才有繼續努力的動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elastic Markets Hypothesis

         這篇文章來自於我上個禮拜參加 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WFA) 研討會的心得 ,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篇論文是我在研討會前有細讀過的其中一篇 。原訂要在夏威夷舉辦的這場,跟去年一樣是採用線上研討會的模式。雖然少了一次可以趁著參加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