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Endowment Effect

         不曉得各位看倌有沒有一種經驗,家中的破掃把明明就已經很破舊了,但是還是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而且還擔心別人會想把它搶走?

        依據東漢史學家劉珍所寫的《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整篇文章的大意雖然是漢光武帝下令要讓征服某座城池的將軍不得對平民百姓燒殺劫掠,但是從文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另一個現象:人們對於自身擁有的東西通常會把它的價值看得很重,儘管在外人的眼光看來根本就不屑一顧

                以上這則故事,就是成語「敝帚自珍」(或者是「敝帚千金」)的出處


漢光武帝劉秀

        這個現象看似來自中國史書 ,其實西方的行為經濟學理論與心理學也有辦法解釋 ,稱之為 「稟賦效應 」(Endowment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擁有某樣東西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它價值很高。然而,心理學家認為他並非不願意賣掉才會給予那麼高的「價值,而是他「就是覺得這東西這麼有價值,而且別人也應該要覺得它這麼貴

             行為經濟學理論經常與心理學互相連通,在稟賦效應的解釋上也不例外。早先於本網誌上的《Prospect Theory》與《Linda Problem》都有提過的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於1979年提出Prospect Theory時,就有說明稟賦效應其實也來自於人們對於損失通常相對於得利會更敏感的現象(Loss Aversion)。以下的實驗改寫自Prospect Theory的那篇論文:

       有一群被隨機挑選出來的學生(A組)拿到了印有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校徽的馬克杯,在康乃爾大學的店面得要花6美元買到,另外有一群也參與實驗的學生則是什麼都沒拿到(B組)。

        A組學生被問:你願意用多少錢賣掉你的馬克杯?
        B組學生被問:你願意花多少錢買馬克杯呢?

        結果A組同學回答的平均數是:5.25美元
        B組同學回答的平均數則只有:2.75美元

        依據實驗結果,他們發現到根據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似乎無法完全解釋市場的供需效應,而且人們對於自身擁有的東西會放大對於損失的恐懼感,所以對於自身擁有的物品價值會看得比較高。然而對於外人來講這項物品可能根本就沒什麼


          如果要把稟賦效應的探討範圍加大,還可以發現到傳統的需求曲線考慮的條件過於理想化,也就是說把人性看得過於理性,現實生活中的需求曲線並非只需要把效益曲線最優化即可Daniel Kahnaman教授還認為,人們在做任何決策時(當然也包含了對於某項商品的需求量)是有一種內心的機制的,稱之為「參考點」(Reference Point),傳統經濟學上的效益曲線以及需求應該要將參考點納入考量後,才會更容易反應到真實的市場機制

參考資料:
[3] Kahneman, D., an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2), pp. 263-291.

[4]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EC411: Microeconomic Theory Handou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elastic Markets Hypothesis

         這篇文章來自於我上個禮拜參加 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WFA) 研討會的心得 ,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篇論文是我在研討會前有細讀過的其中一篇 。原訂要在夏威夷舉辦的這場,跟去年一樣是採用線上研討會的模式。雖然少了一次可以趁著參加研討...